......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金兵的人数。
在金国撕毁和约,贸然出兵的时候,金兵号称有三十万大军,其实不到二十万人。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号称的数字永远都是充满水分的。
在这二十万大军中,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带走了一部分进攻陕西,聂黎孛堇又带走了一部分去进攻山东,剩下留给完颜兀术的,大概只有十三万。
对于十三万这个数字,无论是在《宋史》还是《金史》,都有相关的记载。
完颜兀术的这十三万金兵,在顺昌之役中被刘锜打掉一部分,在第一次许州颖昌府之战中被张宪打掉一部分,在陈州淮宁府中被牛皋打掉一部分,在第二次颖昌府之战被董先打掉一部分,在郾城之战中被岳飞打掉一部分,在小商河中又被张宪打掉一部分。
在接连不断的失败中,完颜兀术麾下还能剩有多少兵力?
当然。完颜兀术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增加兵力---“签军”。
所谓的“签军”,就是在当地临时抓壮丁。
......
无论如何,完颜兀术带着号称“十万大军”的金兵出战了。在这“十万大军”中,包括了三万骑兵、六名万夫长和完颜兀术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
可以说。这是完颜兀术目前能够调度的全部家当了。
相对与完颜兀术的大军。颖昌城内的岳家军稍显惨淡,总兵力虽然达到三万。可细看一下实在没法乐观------
岳家军又分为十二军,如今在颍昌府内共有四军,他们分别是王贵的中军、董先的踏白军、姚政的游奕军和岳云的背嵬军。
只不过,王贵的中军有很大一部分还留在洛阳城和郑州。背嵬、游奕两军的主力在张宪的手里,作为全军最精锐的背嵬军只有八百骑,只有董先的踏白军是满编制的、全军都在。
也就是说,岳家军再一次面临着以少战多,以弱斗强的局面。
但是,就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对于金兵的来犯。岳家军依旧选择出城而战,而不是归缩在城内,据险而守。
......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所以充满了悬念,是基于当时可怜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信息的极端闭塞。给指挥者的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正因为这个缘故,当完颜兀术满怀希望地赶到颖昌府城下,映入他眼帘的,却是排列整齐,严阵以待的岳家军时,完颜兀术突然呆住了。
仿佛被人当头淋了一盘冷水一样,完颜兀术一时没了主意。
眼前的这支岳家军是怎么回事,该不会是从天而降吧?
行军布阵有两样事情最为忌讳:一是摸不清敌方的意图;一是己方的行动被敌方牵着鼻子走。
英明神武的完颜兀术终于明白过来,不单自己在不停的调兵遣将,变换战术,岳飞也在沉着应对,甚至料敌先机。
看着眼前这支军容整齐的岳家军,完颜兀术突然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感觉。
......
但是,无论完颜兀术愿不愿意,到了这个时候,也只有顶着头皮硬上。
他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颖昌城的背后就是开封府,在两者之间再没有州府级城市。
换而言之,它既是岳家军要收复旧都占据河南的最后一块跳板,也是大金国方面保住河南最后的防线。
它是双方的天王山,谁也输不起。
一旦金兵输了,开封府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他完颜兀术除了弃城而逃之外,别无他法;相反,假如岳家军输了,丢掉了颖昌城,失去了大部分的粮草,马上前功尽弃,不得不撤退收兵。
......
大战终于开始了。
金兵的进攻战术非常的简单---因为金人以骑兵为主,就用骑兵直接掩杀过去,然后安排步兵在后面跟上掩护。
完颜兀术这种简单化的安排,引起了不少后人的诟病和批评,原因是骑兵与步兵的配合,有多种战术可以选择,而这些战术的威力都比实战要大得多。
纯粹从技术的层面看,这种想法是对的。
只不过具体到这一仗,他们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简单化的安排是完颜兀术所能采用的唯一一种战术;越简单越好,越复杂越容易导致失败。
之所以会这样,问题就出现在那些步兵的身上。
虽然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步兵的详细数字,但是既然金兵号称十万大军,而其中骑兵只有三万名,那么金营中步兵的数量怎么说也有好几万人。
而这几万人大多是签军---也就是完颜兀术新抓来的壮丁。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