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朝堂之上仍是争议不休。
长此以往,崇祯皇帝再也受不了如此这般无休止的争议,遂大手一挥,郑重道。
“凌河两战皆捷,蔚州游击萧亦有大功,又有孙尚书、卢兵备及辽镇各员保举,朕意。”
说到这里,崇祯特意顿了顿,好让后面负责记录的官员、中官准备妥当,才继续道。
“大同素为京师藩屏,自中山王(徐达)建大同镇以来,便是北拒西虏,南阻贼寇,为京西重镇。故总兵之位不容有缺,朕以为,萧亦可为大同镇守总兵官,督领大同官军,守边墙、积粮粟,赐率永安军各员夸功游街,以壮声势。”
话音刚落,几个言官御史纷纷出列,历数萧亦之过失。
兵部侍郎蔡中正紧随其后,谏道:“萧亦功虽大,然其人是否狼子野心仍是未察,上次充任游击本已是破例,若再任总兵,恐军心不服!”
兵部侍郎董咏冷笑一声,出列一拜,道:“军心不服?”
瞪视蔡中正,厉声道:“萧亦率永安军安靖大同东路,斩王子顺,败额哲,贼寇无不闻之丧胆,此次又督军两战两捷,就连孙尚书及辽镇诸军官皆言其良。”
说到这,董咏冲崇祯皇帝拱了拱手,道:“蔡大人,请恕本官眼拙,放眼这九边各镇,还真找不出一个人能比萧亦更能安定大同军心的武官!”
“你!”
蔡中正被董咏一番话说得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去。
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施邦曜随即出列:“圣上,若大同任人不明,恐有变乱突起啊!”
变乱,这个字眼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可谓是禁忌,因为崇祯皇帝登极至今数载有余,全国上下大小变乱层出不穷,阻之不及。
提起这个字眼,不只是崇祯,就连其余的官员都是心中一寒。
闻言,崇祯一跃而起,伸手斥责道:“放肆,你这是在说朕用人不明吗!”
崇祯忽然发怒,更加让人觉得圣意不可揣摩,人人都是闭口不言。
施邦耀等人亦是连忙伏跪,连道不敢。
崇祯盛怒之下,拂袖道:“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话刚出口,崇祯立即便有些后悔,自己是否决断下的太过草率了?
群臣正无言,这时一人出列,是为礼部尚书温体仁,温体仁先是恭敬的一拜,而后道。
“臣以为,圣命不可改,然蔡大人所言亦是不可不察,可复遣监军,以好将其所作所为随时禀明圣上。”
“什么?复遣中官监军?!”
“万万不可!”
内阁首辅成基命出列道:“圣上,万万不可听信此等言论!”
兵部侍郎董咏亦是出列,斥责道:“不可!万不可复遣中官,阉党之祸仍是历历在目!”
若是几年前刚即位时,崇祯若是听到这话,必定是言辞拒绝,说不定还会将建言臣子逐出大殿。
但现在提起这事,却让崇祯迟疑起来。
即位数载,崇祯频频更换内阁首辅的诱因便是崇祯欲急切的要改变现状,但大明积弊已久,改变现状有怎是一朝一夕之事?
故而内阁首辅频频被换,然各种事却仍是不见好转,日日朝崇祯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崇祯皇帝也愈发感觉,身边无臣可用。
这样导致的就是崇祯不得不开始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一方面达到他想要的目消息,另一方面也可用来压制朝堂上言论激烈的东林士人。
目光缓缓看向温体仁,崇祯张口道:“温尚书所言,甚合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