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无疑是思维碰撞最激烈的一个年代。
刚刚步进改革大潮的人们,多数还处在迷惘之中。封闭了多年的经济体系,在面对外来市场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冲击,使得很多人迷惘了。
范无病跟着老爸也看了一场电影,厂子里面包场的,一连三天,场场爆满。
片名是《牧马人》,剧情也很简单,是从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过来的,讲的是一个在西北牧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庞大的财产,因为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妻儿,最终回来的故事。
范无病对于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了,这次重新观看,倒也觉得别有一番味道。光影交错中,忽然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故事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里面从珊有一句台词,对她儿子说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
第二个是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从珊对他丈夫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
第三个是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当男主人公父亲的女秘,一个留美的美女问男主人公,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
范无病忽然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我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可惜这种认识在激烈的冲突当中占据不了主导地位。当不劳而获与升官发财死老婆包二奶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之后,再想改变已经是痴心妄想了。
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这电影是培养爱国情操,从小的方向上来看,这电影是试图诠释在新时期下的夫妻关系。
婚姻就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最起码赚点小钱掌点小权出点小名的时候就先别急着换老婆。也别老觉得婚姻需要什么事业上的共同语言,只要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就行。无论你在外面多风光,回到家里还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你说的话她不懂又怎么样?那就说点她能懂的,只会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那才叫有病呢。
范无病虽然对这电影中宣扬的**裸的主体思想有些嗤笑,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作品确实能够起到教化人心宣扬主旋律的重要作用。
他也不难联想到,在各种音像制品渐渐地风靡起来,尤其是电脑互联网出现之后,给人洗脑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民智一开,就再难关上思维的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