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燎唐 > 第66章 民生之计

第66章 民生之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开商路就得有商品,墨志子拿着羊皮卷问高汉:“小子,这肥皂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这茶叶你打算怎么做?飞凤国包括雪域没有适合种植茶树的地方啊。(风雨首发)”

“这里的环境确实不适合种茶,我说的是一种替代品,”高汉胸有成竹地说道,随手在草地上摘了一朵格桑花:“格桑花在雪域分布广泛,但这只是泛称,大部分野花都叫格桑花,象这种金黄色的我叫它金露梅,是可以代替茶叶做为茶饮的。”

关于茶,在场的人都听说过,最少神农尝百草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而且飞凤人都是羌人,也都是神农的后裔,所以高汉这么一说立即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之前,高汉让戎戈去收集了一些草木灰,越多越好,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清水泡上,那是做肥皂用的,也需要提前准备。

戎戈走后,高汉让大家帮着采了一些金露梅,把嫩叶和花留下,花在阳光下暴晒,叶子于阴凉处晾晒。这需要一些时间,高汉就先讲起了制做过程。

饮茶的历史在中国有几千年了,但茶叶在唐中期以前一直被当成药物对待,而且饮用时还要加一些辅料象煎药一样熬成汤汁一样喝下去,这就是所谓的煎茶、吃茶。

这种方法只在一些文人和贵胄中间流行,是一种高档的消费。民间虽也有其他制做方法,但都与后世的异,直到陆羽撰写了《茶经》之后,清雅的茶道才开始慢慢流传开来,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文化。

高汉在心里告罪道:“陆茶仙,您还没出生,我先替您宣传茶艺了。”

《茶经》的内容高汉以前没看过,但后世制茶的工艺和图片在网上有很多,高汉记得一些,制出成品还有几分把握,最少可以让这些不吃青菜的雪域人补充一些维生素。

说到这点,雪域人很有意思,他们从来不吃青菜,就是野菜也不吃,在他们看来那是在吃草,是牛羊等兽类才需要做的事儿。

直到唐末茶叶传入雪域后真正改变了雪域人的体质后,雪域人才逐渐离不开茶叶了。唐末时期,不光是雪域饮茶,就是西域和北方草原人也无一日不饮茶,而且还创造性地发明了“酥油茶”这种很有地方特色饮用方法。

高汉用了一天时间向大家演示了相对简单的绿茶制做工艺。金露梅的叶子比茶树叶子薄而小,加工起来各有各的技术难点。墨志子在汉地时还真研究过茶道,所以一点即通,也替高汉解决了不少难题。三天之后,高汉在墨志子的帮助下才完成了第一份样品。

高汉制茶技术一般,但看来的喝茶技术倒把一众人唬的不轻。

没有现成的茶具,高汉只能用木杯和奶壶来代替,向众人演示了一下煮茶的过程。说实话,金露梅制茶味道稍苦,外形尚可,加上金露梅的花瓣作点缀倒另有一番滋味,主要是喝茶的流程、氛围和文化内涵,让冯远和墨志子立即迷上了这有点走样了的茶道。

“好饮品!”冯远和墨志子连连称赞到。

高汉撇撇嘴吐掉嘴里的茶沫:“先将就着自用,外销恐怕就不行了。真正的茶还是汉地或者是蜀地、南昭一带的好,等飞凤国有能力与之两处交流了再想法子贩些回来吧。”

相比他们的满足,允凤等人尝了一口却一脸的苦色,十分不习惯。

高汉把茶叶倒进酥油里煮了一会儿,加了些蜂蜜让他们再尝,这下所有人都满意了。

“此茶虽属粗制,但长久饮用可消食化积,建体延寿,几天之后就可见效。”

高汉的这句话让长老们很是惊喜,认真记下了制做方法,准备一验究竟。

制茶之术高汉也只能做到这样,今后得让飞凤人自己去生产,那就不是高汉关心的事了。

高汉领着人来到泡草木灰的木桶前,把上面泡了几天的水舀出来,过滤掉杂质放到锅里熬了熬,制成含有饱和溶液。

没有天然的烧碱可用,用石灰和食盐制造烧碱的方法高汉倒是知道,但那样需要的步骤和工艺太多,对这些崇尚自然的雪域人来说不适用,高汉只能采用这种手工制做肥皂的方法。

雪域牛羊甚多,牛油和羊油不缺。比照草灰液的数量,取上相应的油脂放到锅里与草灰液一起熬,还得不停地搅拌进行皂化反应。同时又支起一锅,让止雅用蒸馏法提取出金露梅的精油备用,这种提炼精油的方法自古有之,雪域人也会。

几十分钟后,等水份蒸发掉大半之后,皂化基本完成,皂化物呈现出了乳黄色且略显透明的膏状。撇出上面的油沫和没完全皂化的油脂,加上点盐和精油搅均后,把皂化物注到长方形的木盒内,然后就是等其冷却。

说起来简单,制做起来不容易。高汉也是头一回做这事儿,手忙脚乱一天后总算做完了,成不成功就得试用之后才知道。

“这是用来洗澡净体用的,香型和色泽可根据提炼不同花朵的精油来改变,也可用不同的模具来做出各式的形状,做好后要多放置一段时间,三个月后效果更好,不过咱们现在可以先试试它的功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