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机
陈余和张耳当年从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沦为横眉冷对的大仇人之后,两人各自占地为王互不相干。
“英雄大会”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统管赵地。而陈余却没有得到封号,只是在后人的“提醒”下,项羽才让他来管辖包括南皮在内的三个小小县城。分封上的差距,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时不平衡。
正在这时,田荣的请求“联盟”的信犹如一道春风吹醒了沉睡中的陈余。
与其这样窝囊的地过一生,不如借田荣这个东风东山再起。
这时田荣已成功统一了齐国之地。闻陈余愿和他共同起兵,自然喜不自胜。两人当即立下“永结同心”爱情宣言后,开始了蜜月之旅。
陈余和田荣蜜月之旅的地点选择在了赵国。而要去赵国就得张耳答应。
陈余可不管张耳你答应不答应,老子的蜜月期谁也不能阻挡。说着他带着陈田联军就浩浩荡荡出发了,聪明的张耳自然知道“两人同心,齐力断金”的这个道理,很识相的主动让出地盘给他们两个做嫁衣。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做嫁衣,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头疼的问题了。
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选择项羽还是选择刘邦。
这类似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犹豫了良久,最终张耳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刘邦。
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很好奇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恩,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投奔不但壮大了刘邦的实力,也让处于半封闭状态(地理位置太偏,交通又是太原始)的他获得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听说田荣和陈余正不遗余力的和项羽辦手腕。刘邦又惊又喜。
这时韩信已把军队操练的有模有样了,趁此良机,正是出关的绝好时机。
刘邦马上把韩信召来,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这个大将军的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他主动给韩信沏了一壶茶后,也不再转弯抹角了,柔声问他什么时候起兵最好。
韩信答:“暑气将近,中秋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就是(八月)用兵最好时机。”
刘邦问:“该用何种计策?”
韩信答:“当初张良火烧栈道,意在迷惑项羽。我已知道自南陪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达三秦。与此同时,大王再派一些老弱病残去栈道做掩护既可。”
“好计谋。”刘邦大喜过望。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折开么,此时不折更待何时?
他有条不紊的打开锦囊,但见上面写着“明修栈道,暗取陈仓”八个金黄大字。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
(3)出发
公元前206年八月初二,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开始出发了。
出发前刘邦已给手下的人马进行了布置。
萧何留守在南郑,管理国家大事,提供汉军的粮食等后勤保障。
周勃带领老弱病残去修栈道,以迷惑敌人。
他和韩信亲自带兵从小路出发了。
为了鼓励士兵,他提出了“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和家人团圆去”的响亮口号。
应该说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
在外的游子哪个不思念故乡,哪个不思念家人,哪个不思念妻儿呢?
项羽,你等着,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