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极品少帅 > 第61章 云逸的左勾拳

第61章 云逸的左勾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冷兵器时代的冬天,并不适合战争然而正是这个不适合战争的冬天,南征的北疆军却打出了一场质量极高的战争

腊月初三,云逸率大军离开云铮的帅旗,一路东略,以短短十天时间,从孟津杀到济南,一天时间攻破济南,继而分兵略地,在区区半个月的时间内肃清山东境内两百人以上的伪朝正规军队,伪朝官员九成九就地选择投诚——因为云家代表的林曦是手持玉玺的天子

于是,腊月二十七,云逸宣布山东已被全境占领

但此时,他并不急于回事河南,与少帅云铮一起攻破虎牢关因为少帅已经给他传来最新命令,让他领兵南下,攻略黄淮,至于虎牢关,已有林坚作为内应,指日可破

从青龙教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必定是打定了主意要跟北疆云家军南北对峙了云铮岂能让这个想法获得成功?

整个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一个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纵观历史,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多以建康为政治重心建康作为江南都会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康据险临江,交通便利,西通巴蜀、荆襄,东接三吴,北面两淮巴蜀、荆襄足以屏护上游;三吴富裕,足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两淮地区为攻守进退之所,以攻以守,皆当以建康为根本

建康本身“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古代南京城周围山丘很多,如钟山、覆舟山、幕府山孙吴最初建都于此,诸葛亮称“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晋室南迁,亦建都于此,其后,宋、齐、梁、陈频繁嬗代,但都不改旧辙;梁代经历“侯景之乱”后,改都江陵,但很快亡于西魏五代十国中的南唐也建都于此;明统一全国后,也定都于此,后虽迁都北京,但金陵一直是作为陪都在近代,南京还作过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都城

南方赖以对抗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南方一些军事重镇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长江纵贯东西,延绵数千里,再加上其支流,将一片辽阔的地域联系起来长江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东连吴越,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整个南方地区的形势得以完整另外,长江本身即发挥着阻挡北方铁骑冲击的天堑作用魏文帝曹丕南征孙吴,兵至广陵,面对长江,不得不感叹:“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次年,魏主再次大举伐吴,见江水波涛汹涌,又感叹道:“嗟呼!固天所以限南北也”两次亲征,都只得引兵退还苻坚伐晋,以为自己拥兵百万,“投鞭于江足以断流”,但终不能越长江而灭晋

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顾祖禹总结道:“自南北分疆,往往以长淮为大江之蔽”又曰:“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如果说长江的防御是纯被动的,那么,淮河则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意义南方对抗北方,以守而言,则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广大地区作为纵深;以攻而言,则出淮北可以进取中原淮河支流多源于淮北,特别是泗水,稍经开凿,即能连通黄河,从而使南方的力量能远投到黄河流域;而单守长江,则一处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多有论及,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处可见如南宋吕祉言“江淮之险,天地所以限南北也自昔立国于南,则守江以为家户,备淮以为藩篱”

故长江之守重在上下相维,淮河之守重在内外呼应

南宋吕祉给宋廷上《东南防守利便》,特著“建康根本论”、“江流上下论”、“江淮表里论”三论,建议:立都建康以为兴王之基;屯兵江陵、襄阳、武昌、九江以固上下游之势;守江以治内,备淮以治外,表淮而里江,如此则中原可复

山东和荆襄犹如东南的两翼,屏护着整个江淮防御体系山东足以屏护淮泗上游,荆襄足以屏护江汉上游前人曾言“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北据山东以固淮泗上游,西保荆襄以固长江上游,是为保据东南者的最好态势

但眼下,青龙教既无江淮,又无江汉反而云铮早已看出问题的关键,宁可不要云逸十万大军回援虎牢关,也要他立刻南下,夺取江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