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紫苑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她倚在钟夫人的膝头,好奇的道:“母亲,你与我说说芳儿姐姐的事吧!”
钟夫人顺手将垂落在她腮边的几缕青丝拂到她的耳后,然后温和道:“你想知道她什么事?”
钟紫苑眨着眼眸想了想,道:“比如她是怎么到咱们家来的,她的亲人又是怎么死的?我瞧她长的白净娟丽,应该不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吧!”
钟夫人笑着摸摸她的头,道:“你这孩子,今天怎么想起问这些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说嘛!说嘛!女儿想听......”钟夫人一向拿钟紫苑的撒娇没辙,于是她想了想,说道:“芳儿以前其实也算是家境殷实......”
其实芳儿的故事很简单,和春妮有几分相似。她家在运河边的一个小县城里,经营着一家绸缎庄,日子过的也算殷实。没想到那年夏天连着大半个月的暴雨,导致运河水位大涨,最后河堤坝迸裂洪水瞬间就将这个小县城的一切都给冲毁了。
当时芳儿和她的家人因为家里的地势较高,倒是逃出了洪水的冲击。可是小县城里却有一大半的人没有逃脱,待到洪水退后,留下了一片废墟还有七零八落的尸体。大灾之后必有瘟疫,可惜幸存下来的人并没有这个意识,在随后的连日暴晒中,那些来不及掩埋的尸体腐烂发臭,终于成为瘟疫的源头。
没有被洪水淹死的人,最后却在爆发的瘟疫中死去了一大半。官府怕瘟疫会流传出去,甚至派兵将整个县城给封闭起来只准进不准出。
随后就很老套了,钟瑾川还有其他几位长安城的大夫。在太医院的牵头下带着大批药材进入了疫区,芳儿的家人这次也能幸运的逃脱瘟疫的施虐,只留下她一个孤女在世上苦苦挣扎。在她最绝望的时候被钟瑾川发现,才逃过一劫,并跟随他进了钟家。
听钟夫人说完,钟紫苑心里一直闷闷的,半响没有言语。其实她也猜到了芳儿的身世必定是个悲惨的故事。可是如今知道了又如何?她再可怜也不可能让母亲把父亲让给她。最多她要走时多给些银两,让她能够不愁吃穿,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也就罢了!钟紫苑想到这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就在她心思百转千回的时候,钟夫人却悄悄的推了她一把,好言好语道:“你方才误会了你父亲,是不是该去道个歉。这大节下的别闹的心里不痛快。”
误会吗?钟紫苑不以为然,先前那一瞥。她分明瞧见了父亲眼里流露出的情感明明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虽然不灼热,却有着疼惜和怜悯。一个女人要是有了男人的疼惜和怜悯,也能平平稳稳的过一辈子。
不过父亲终究是父亲。可不能往外推,还是要拉回来才行。钟紫苑一拍脑袋立刻跳了起来,道:“我去瞧瞧!”然后又不忘对青黛。豆蔻交代道:“你们俩就在这里陪着夫人。”
此刻院子里静悄悄的,屋檐下的大红灯笼照在台阶旁盛开的粉色山茶花上。那粉色的花朵都平添了几分明媚娇艳。钟紫苑调皮的凑近闻了闻那清冽的花香,然后拢了拢肩头的蜜合色嵌银丝暗花羽纱斗篷,蹦蹦跳跳的下了台阶。
不出意外,钟瑾川一个人躲在了书房里。钟紫苑站在门口细细的打量着他,虽然四十多岁的年纪,眼角悄悄的爬上了皱纹,下颌处还留着三寸青须。可他眉目清隽,因为保养得宜乌黑的头发居然没有一丝白发。身上穿了件墨绿色菖蒲纹的直缀长袄,领口处还缀着一圈玄色狐皮。他身上带着淡淡的酒味,清雅中透着几分矜贵还有稳重,难怪会让芳儿如此沉迷。
此刻钟瑾川站在书案前,面前的案面上铺着几张剪裁好的红纸。他微弯着腰,手里持着一只蘸满墨汁的狼毫笔,正认真的写着什么。他的手指修长,白皙,骨节分明,指腹处于钟紫苑一样,也带着一层薄茧,却依然如玉竹般挺拔。
听到开门声,钟瑾川依然没有分神,待一个圆润漂亮的春字在他笔下蜿蜒而出后,他才直起腰身,搁下手中的狼毫笔,抬头望着钟紫苑笑道:“臭丫头,不生气了?”
钟紫苑悄悄的吐了吐舌尖,理直气壮道:“我才没这么小气呢!”她慢慢踱到书案边,伸长脖子仔细看着,喃喃道:“平安即是福,和乐便为春。”她不由啧啧道:“原来父亲是躲在这里用功写春联,可这幅春联也太浅显了些吧!”
钟瑾川瞥了她一眼,捏起那张红纸,小心的吹干上面的墨迹,道:“虽然浅显,却是至理之言。”
钟紫苑嘴角抽了抽,讪讪的道:“原来我不小气,父亲却小气了,还在为暖阁里的事生气呢?”
钟瑾川抬起眼眸,见她睁着一双灿如星辰的眼睛,一瞬不瞬的看着他。他不由无奈的摇摇头,笑道:“古灵精怪的丫头。”
钟紫苑嘻嘻一笑,拉着他的手臂,摇呀摇的道:“父亲既然不生气了,咱们一起回暖阁去陪着母亲守岁吧!”
钟瑾川呵呵一笑,抚着青须道:“咱们把春联贴上后,就去暖阁陪你母亲守岁。”
“好咧!”钟紫苑脆生生的笑着答应了。
待到钟紫苑与钟瑾川贴好新写的春联再回到暖阁时,已经是三更天了,暖阁里的酒席已经撤下,重新摆了一桌糕点,果子还有茶水,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一个热闹喧嚣的夜晚很快过去了。
熬到五更天时,就算是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几个丫头恭恭敬敬磕了头,还得了钟夫人打发的压岁钱,个个皆是喜笑颜开。只有芳儿躲在房间里借口要睡了没有出来,她那一份最后还是青黛代替她领的。
第二天早晨,图个开门大吉。柳大哥还有福伯先放了几挂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真正是个“满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