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可以去
2016-04-11 作者: 渔歌
第36章 我可以去
从办公室走出来之后,张天明感觉几乎抽空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很奇怪,他感到困倦从四面八方袭来。一方面是生物钟作怪,另外一方面他像是拥有了重重心事终于放下的那种轻松感,他在拐口处又遇到了今天早上的那位年轻人。他听到对方在说德语,这才想起他应该是瑞士人。年轻人扭过头来,对张天明友好地点点头,轻描淡写地把张天明方才那股轻蔑之意略去不计了。张天明走过去一会,想起还不知道对方名字,想回头去问,但想想又算了,所谓的“病毒繁衍”项目停止之后,很多人员都会被调动甚至撤走,还有其他四个小型加速器的终端主机上正在执行的一些项目也会被强行终止,到时候人员上会更加混乱,想必以后工作上也没什么交集。
张天明绕过主机室,到实验室中心的时候,王寒正在召集会议。见张天明来了,他点点头,示意他赶紧入座。
后续的人员陆续到来,主要的人员基本上是在阿拉斯加地下会议的那一群人,来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顶尖学者,其中也有一部分瑞士的科学家和各国情报人员。一个实验室临时弄成的会议厅都坐满了人,张天明估算了一下,除掉一部分无关人员外,大概有一百多人的模样,大家相互之间彬彬有礼,暗地里却彼此抵触。
这是各国学者真正意义上的首次接触,相互之间都捂紧了口袋,生怕给别人偷走点什么。他们窃窃私语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于站在会议桌最中间那个人的猜忌和不屑。张天明看向王寒,对方神色如常,他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似乎对底下这些议论都尽收耳中,但又充耳不闻。情报人员站在边上,一双眼睛四处打量,贼眉鼠眼地企图从别国的科学家手中扒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总而言之,这些人相互之间看不到同盟,只有敌意。
很快,会议时间到了。会议以王寒为首,但首先是一个助理发表了讲话,内容是宣布联合国科研理事会(PSC)的成立,总负责人是李伟鹏(即李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神舟计划负责人),卡特罗波(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克里拉奇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教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副局长)。联合国“科学边界”这个组织隶属PSC直接领导,由各国的顶尖学者构成,各项研究的成果,需要调动的资源以及研究方向的变动等等,需要科研理事会的签字和首肯之后才可以进行。后者在科研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脱离于法律外的权利,但仅仅在于科研和科学实验方面,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管辖。成立之初,PSC暂时只有“科学边界”这个机构,之后会加快步伐,建立独立的情报局以及技术规划中心,“科学边界”目前总负责人是原中国兰州实验中心的王寒。
助理发言完毕,张天明四处张望,并没有看到三个总负责人的现身,于是在一片稀稀拉拉的掌声之中,王寒站起来,略微鞠躬,便开始发言。
“我相信有很多人对我作为总负责人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服气,无所谓,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东西不是这个。”王寒说,他的英语讲的不是很流利,身边的翻译员在听到这句话之后,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待得王寒点头之后,她才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下边的人员立刻一阵骚.动。
“请安静!”王寒敲了敲桌子,他翻开眼前那一大堆资料中的其中一份,摊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或是嘲讽,或是冷笑。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暴风雪’号卫星。”
“不是发射失败了么?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关于废品回收?”有人插了一句,下面的人轰然间都笑了起来。
王寒用他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整个会场,他的身后是一幅不知名的印象派油画,棱角分明,无形之中更突显了他凌厉的气息,“如果各位觉得这一次航天事故是可笑的话。”他冷冷地说,“我祈祷你们终有一天也会躺在冰冷的泥土地下备受谴责,永世不得安生。”
他这句话起到了作用,会场重新安静了下来。
有人问道:“我们讨论这个做什么?”
王寒摆摆手,示意那个助理把桌面上一大摞资料发下去。
关于新闻,张天明看过了,那个卫星上搭载着一个精准捕捉宇宙射线的装备,这是要对接到国际空间站的,用检测宇宙射线的方式来代替高能粒子加速器,这种检验方式和后者的终端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台机器的作用是能够排除宇宙射线一些不稳定粒子的干扰,精准实现粒子束的对撞,从而建立一台处在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对接和实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外太空上,这样的撞击显得更加彻底,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立高能粒子加速器的资金,一个管道的铺设是非常昂贵的,同样的资金在外太空可以建立几十个加速器模型,意味着同样的对撞一秒钟内可以同时发生几十次,这就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但搭载卫星的火箭坠毁了。
尽管设备成本降低了,但化学火箭的发射成本依旧很高,卫星轨道的设计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对于美国航天局来说同样是一个沉痛的损失。
“资料大家都看过了。我们现在要谈论一个问题,大家请安静一下。”王寒摆摆手,助理拿出一份东西,照着上面的念。
“目前的大体情况是这样的,经过联合国的审议,五大常任理事国表示愿意承担一部分资金来达到再次发射的目的,但更棘手的情况有如下面:这一次国际空间站有一位NSNA和一位联邦航天局的科学家在上面呆的时间已经足够久,他们需返回地面上。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这一次火箭还将同时搭载两位科学家上去外太空,并协助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者们完成设备的装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