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的箭阵终于寂静了下去,不是蒙破舍不得再消耗已经不多的箭支,实在是因为弓箭手们的手指在连续高强度的拉弓后,已经被强韧的弓弦割破。
大多数弓箭手引弦的右手指尖都是血淋淋一片。
虽然箭雨停歇了,可是城头上却已经有近万秦卒牢牢钉立在了城头的驰道中。既然占据了城墙,蒙破反而没有那么急切了。传令身在城头的秦军不要急着向城内推进,先守住秦军在城头驰道上的立足之处,协助后续大军登城。
面色苍白的项梁在看到前去支援的楚军中再度有秦人死士引发大乱后,已经知道秦军入城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在范增忙碌的安排着通知城中诸将和柱国府内的文臣幕僚们做好撤离准备时,项梁却心有不甘的要给秦军一个反击。哪怕是败退,也要让秦人多付出一点代价。
城外秦军的箭阵沉寂了,可是城内项梁却将手中全部的一万弓箭手全部毫无顾忌的拉了出来,朝攻入城头的秦军倾泄着楚军的怒火。
城墙的防护作用是对外不对内的,城头驰道上毫无遮挡的秦军除了手中那一尺见方的手盾,再没有东西可以给自己提供一点防护了。可是即便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形下,秦卒却依然坚守着自己夺下的城头,直到城下的秦军甲士越来越多的从云梯登上城头。
将秦军赶下城头已经是难以办到的事了,范增也开始苦劝项梁赶快撤离北城。现在也只有尽快与项羽汇合,然后从秦军兵力最单薄的东城突围一条路好走了。
出于对项离部楚军的怒气和不放心,项梁在撤离时令项离所部负责阻截秦军。对于自己麾下潜伏着如此多的秦人死士,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项离也是羞愤无比。
“君上放心,有项离在必不使秦军越过北城半步。”在北城通往城中心的牌楼处,项离一脸决然之色的拜别项梁。
知道项离多半是有死无生的结局,想起项离自幼就在自己身边充当亲卫,多年来忠心耽耽的跟随自己南征北战。项梁也是一阵难过,仰天长叹一声后,声音略带哽咽的对项离说出了可能是两人今生最后的一句话。
“若能坚守半个时辰,即刻赶赴东城。若有不测,汝之家人本君代汝奉养!”转身离去时,项梁的眼角悄然滴落了一滴泪花。
项梁在三千亲卫和宋阳、涂韦两将的护送下离去了,项离也将麾下残存的三万楚军排成了密集的阵形,牢牢的将北城通往城中心的大道堵了个严严实实。
入城后的秦军此时已经打开了城门,蒙破的身影也从高大的城门通道中缓缓出现。
与入城的普通秦军不同,蒙破的脸上没有一丝的兴奋之色。没有斩杀项梁,这一战根本就谈不上胜利。要知道,关中最后拼凑出来的这三十万关中子弟,在东阿城下已经折损近半,这可是大秦最后一丝骨血了。
看到北城的主通道上早已严阵以待的项离,蒙破紧闭的双唇轻轻张了一下,冷冽无比的飘出了一句话:“速屠之!”
经历了东明渡溺杀降卒,和东阿城下以楚军降卒为肉盾的恶劣行径后,城中楚军已经根本不可能再生出一丝一毫的侥幸之心了。
如果没有借助降卒,可能蒙破很难攻下东阿城;可是借降卒之力攻克东阿后,却使得楚军只要一看到秦军就本能的誓死拼杀。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啊!
北城被秦军突破的消息传到西城、南城后,共尉、项羽都是惊的浑身冒冷汗。从范增派来传讯的亲卫口中得知项梁已经开始向东城撤离时,将正在激战中的南城战局全权交给郑君负责,项羽马上率五百亲卫前去找寻项梁的行踪。
而共尉也遵照范增的安排,一边留下少量兵力在城墙上做最后的抵抗,一边集中了麾下剩余的五万楚军先行退到了城中央的大校场布防。一旦秦军全线突入城中,共尉的这五万楚军就要卡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处,做为掩护项梁与整个柱国府内文臣幕僚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共尉的五万残兵刚刚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仓促布好防线,城南的烈日军三员大将率烈日军精锐在项羽的军令下撤离南城,向东城进发。
既然必须要从东城撤离了,项羽一边急着找寻叔父的行踪,一边急令钟离昧、王博、虞子期赶赴东城汇合原本就在东城的烈日军中军精锐,即刻开始出城攻击东城外秦军,以期打通撤离通道。
等钟离昧和烈日军大部赶到东城时,却意外的看到东城此时已经是城门大开,而项梁、范增率城中文武在三千亲卫和宋阳部的护持下已经做好了出城准备。
而城外却正在传来一阵喧闹无比的大军溃散时特有的噪杂声,不等钟离昧和王博等人回过神来,一名项羽身边亲卫已经飞奔回城,高声向项梁回禀道:“禀君上,少君已经肃清城外秦军!”
刚与项梁汇合马上就率五千烈日军中军精锐出城的项羽,只用了不足一刻钟的时间就将城外二万余秦军全部肃清?再有天下无敌的神勇,也不会这么厉害啊!
随后从传讯亲卫的口中,项梁和范增才明白,东城外居然只是一群民夫扮成的疑兵,看到城中军队出城,马上就一哄而散了。
二万民夫,将三万五千楚军和项羽牢牢吸引在了东南两处,也间接造成了北城的败局。心中感慨万千,不过在败退之际,项梁却顾不上再多说什么。
城中斥侯传来的消息,秦军已经全线突入城中,此时正在猛攻城中央共尉布下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项离在北城的防线已经被秦军突破了,亲卫只曾在城中高处,依稀看到项离的将旗还在秦军的重围中艰难屹立着,项离生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出于对麾下多年老友兼重将共尉的担忧,项梁特地将身边亲卫中十名精擅骑术的精锐派到共尉身边,随后,烈日军重新汇集到项羽麾下为大军前锋,东城三万楚军居外,项梁和范增在三千亲卫的拱卫下,从东城门撤离了经营年余的大本营。
城已守不住了,城中的物资当然不能便宜秦军。当项梁出城时,城南的数十个巨大的粮草、军械积存地,冒出了冲天的大火和狼烟。数十万石的粮草化为了灰烬,这可都是项梁和范增费尽心力积存下来的资本啊。
幸好,当初因为项梁杳无音讯,范增和王元商议后曾将东阿城中的粮草、军械向平阴渡转移了一半。当初这个以防万一的举措还真的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否则楚军即便逃回大河南岸,也马上就要面临全军断粮的危局。
城外由民夫扮做的秦军已做鸟兽散了,重新汇集了自己的烈日军精锐后,项羽也是心痛不已。
除了不曾接战的中军和一直护在项梁身边的宋阳部五千刀盾手外,钟离昧部五千甲士只余三千,王博部五千伏虎营只剩二千五百人,而在南城激战最久的虞子期所部,更是只幸存下来了可怜的一千二百人。
这些可都是项羽花费了无数苦心和精力操训出来的精兵强将啊!
当惯了前锋的钟离昧所部三千甲士这会也都是疲惫不堪,将虞子期所部临时归入伏虎营统率,项羽将休整充足的五千中军交由稳重、精明的虞子期指挥沿大河岸边向东急奔而去。
虞子期的任务,就是要率五千精锐的烈日军中军抢占平阴渡东边七十里外的一处小型渡口——长清渡,那里是离东阿城最近的一条渡河捷径。
虽然渡口小了点,不过此时项梁的麾下可再也没有那百万大军了。真正能从东阿城逃至长清渡的楚军,若是能有个七八万人就侥天之幸了。
赶到长清渡口时,虞子期终于长出了口气。
长清渡口处依然安静无比,除了大河还在一刻不停的向东流淌,渡口外的大片树林寂静一片。
长清渡处的河道平直,水流也很急,所以河上的渡桥就很窄。只是以粗大的铁链接接两岸后,再将众多老旧的河船并排系在铁链上形成一条随河水不停晃动的水上浮桥。
虞子期令军卒们检查渡桥后发现渡桥虽小,却仍然很牢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河水太急,桥又较窄,一次只能通过少量的军卒。
派亲卫向身后的项羽传回消息后,项羽也同样的将这个消息传回项梁的身边。得知渡口处尚还安全,松了口气后,项梁与范增商议后,传令项羽先率烈日军过河警戒。
知道东阿城中的败军恐怕阻止不了秦军精锐多少时间,为了尽快通过窄小的渡桥,尽可能将更多的军卒送到对岸,项羽马上下达了烈日军先行渡河的军令。
等项梁和范增率领行动较慢的文臣幕僚们赶到渡口时,除了项羽还带着五百亲卫焦急的等待着叔父的到来,烈日军一万七千多精锐已经全部安全抵达了大河南岸。
站在七十里外的长清渡口,回首西望,东阿城方向那冲天而起的浓烟还是清晰可见。
项梁环顾身侧,除了三千亲卫和东城的三万守军外,原本的百万大军全都尽丧于章邯之手。纵是历经世事沉浮,心性坚韧无比的武信君项梁,也同样是悲从中来,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已。
看着仍在渡口处焦急等待自己的侄儿,项梁总算是止住了伤怀。自己的继承人长大了,展现出了天下无双的神勇和将材,自己就算是经此大败,只要平安回到楚地,登高一呼之下,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机。
想到此处,平复了一下心情,项梁欣慰的向着侄儿露出了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