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争雄逐鹿传 > 第十二章节 众矢之的

第十二章节 众矢之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修之才,得到了公认,特别是皇帝的承认,杨修之廉政治国,也得到了在朝群臣的心服口服。

不过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心服。

那些被杨修带领的军队上门查收走了钱物的官吏门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明着还装作满脸堆笑的样子。

杨修是冷着脸进出朝廷,除了在自己的银监阁处理政务外,几乎哪里都不去,即使每年有大大小小的民间节日,这位个性死板的杨修也是每次都不参加朝臣私下集会。

进出宫门也是由20位御林军、官驾车夫、仆人等近20人前呼后拥,气派几乎盖过在朝所有的朝臣,就连诸葛亮进宫,车驾也不过前后8个仆佣,区区8名侍卫。

京城的百姓是议论纷纷,都说这杨修有当朝丞相之才,绝对是日后诸葛亮丞相不二的人选。

而且目前此般的得皇上宠信,而且官位一下子就跃升到2品大员。想必日后前途无量啊。

在野的朝臣有不少是被这杨修给几乎查抄了大半的不义之财的,几乎辛苦搜刮了几年,一早就被这杨修给没收去了。

不明来路的银钱,怎么说都说不清来路,而且只能越描越黑,所以被查抄的官宅,没有任何人敢多言语,眼睁睁的看着白花花的金山银山,数不尽的财宝古玩给收走,这些贪官是气红了眼,但是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杨修是秉公执法,挨家挨户的查收脏款,谁敢反抗的立刻羁押送官,加以重罪不说,还得牵连许多相关的人等。

杨修的举动一时间震慑了这些背后为所欲为的达官贵人们。

不过杨修或许没有意识到,此举只能是一时的效用,这些骨子里原本就贪婪成性的人,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贪婪的个性的,只要有机会,这些人还会变本加厉的卷土重来。

杨修查收脏银的账簿放在了诸葛亮几位老臣的面前。

厚达近米的几十本账簿上,巨额的银钱都是说不出来来路的。

还有被巧立明目贪污掉的银子会是更多,这些仅仅是冰山的一角。

在场的大臣们都被这事实给震撼了。

1200多万银。

整个帝国每年的正常税收居然是200万左右。这就是说这些贪官几乎私吞了国家一大半的银钱中饱私囊。

这还不算地方番王的纳贡。

番王的贡银又应该是多少呢?

南王孟获新上来呈报的贡银是20万两,之后一年是25万两,可是从实际的数字来预测,应该是在40万以上才对。

或许是孙策没有把番王领地的贡银看得太重,地方的和平与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鲜卑部族一年的贡银是30万两,这些数字都是有水份在内的事实。

所以孙策在建立皇城后,立刻在军机处和太阁殿外,另设立了银监阁,来管理帝国的财政,选拔会理财的能臣来核算征收地方的税银,专门设立独立的财团来监控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而且选拔重要的能臣来管理帝国银库。

杨修提出的《抽税法》深得皇帝认可。

抽税就是按地方财政的实际所得来征税,地方经济发展得快,经济状况好,就按比例多抽税,另外还施行人头税。一个普通的民间单位,一家人,人口越多,税越多。以成年男子人数来抽税,服兵役的免个人税和土地使用税,来鼓励兵役制度。

此外针对贸易商人施行贸易税法,以交易总金额的实际数字来核算税额多少,事实上避免了按人头征收的不合理制度,也深得商人们拥戴。也稳定了商品的价格,稳定了整个帝国的物质交易。

这使得地方官从中不能暗中克扣银钱,虚报数字,几乎是断了贪官的财路。

试想每个商铺馆驿,都记账来实际体现交易量,官家的衙差上门来核实数据,每宗交易都有客人的签名画押,即使想做假都不能。

这样一来,每年的国库就越发充实起来,老百姓的消费也稳定起来,不会因为少数商人,刻意的囤积紧俏物品抬高价格来谋取暴利而苦恼。

每件商品都得报官才能合法经营,这样也避免了黑市价格的疯涨,黑市商品也从此绝迹。

杨修之举,彻底的稳固了帝国强大的经济基础。

也是孙策十分欣赏他的事实。

大多数人拥护此举,少数人痛恨此举。

因为一些人想做官无非是想升官发财。

官做得越大,发财的机会就越大,这是这类人的想法,殊不知不义之财不可取,古来王道就是官道,帝王是不容许自己手下都是贪官的,那个皇帝能看着自己的国库空虚,而作为臣子的家里是府库满金,这可能么?

皇帝不是傻子,历来的帝皇都是整素官吏,以清廉为本,不容许官吏的府衙太过奢华,饮食起居太过奢侈浪费。

所以每个官衙府邸都是皇帝按律给修建的,官吏的薪俸都是按规定来配额的,一旦一个官吏的消费和收入不平衡,问题就立刻暴露出来。

那些贪官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么?非也。

仅仅是掩耳盗铃之举。自欺欺人。

杨修来自官宦之家,历来的朝廷看得也多,知道纸包不住火的事实。

老鼠长肥了,只能说明粮库被盗了。

彻查番王的财物账簿开始,可是诸葛亮的4个字摆在杨修的面前。

诸葛亮绝对是忠心不二的贤臣,能写给杨修“见好就收”,不能不说明诸葛亮早就洞悉了地方官和番王的财政事实。

诸葛亮总体把握着实体的政权。

受命于皇而效命于皇。

孔明早知道一个帝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硕鼠势必涌现出来,国家的财政会千疮百孔。

所以定皇都后,诸葛亮联合重臣,提出了选拔贤才,治理国家地方政务的想法。

举贤任人,治国安邦,势在必行。

老臣再能干,也是会老的。

所以皇帝亲自殿试科考,选举帝国的才子任用。

杨修可谓是破土而出。

不过诸葛亮看到,此人锋芒太露,宦途不久矣。

一个国家靠一个皇帝不行,靠区区一个能臣更不行。

区区一个杨修再得皇宠,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又有何作为?

赵云张秀的2000精锐抽掉回去征伐西欧大陆去了,杨修身边的势力大减,孙策意识到这一点时,调拨了皇城禁军500给他调用。

不过小乔不允,仅给了100位甲士。

毕竟守皇宫的卫士是不能少的,临时选拔还须时日。

于是杨修的护卫区区20人进出府邸皇宫。其余的派到各地去负责追查脏银去了。

人手不够用啊。

这个皇帝大举向西部国家征讨的时节,每个士兵都是十分珍贵恩典事实。

孙策自己带大军打战去了,朝野的事丢给了几位老臣。

杨修立刻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番王孟获领地查出来并予没收的120万银,被半路的劫匪给抢去了,押送的官差200人尽数被杀,无一活口。

这是最严重的事实。

诸葛亮此刻才被迫给这杨修写了“见好就收。”

不能再这样尖锐的干下去了,孔明唯恐这杨修的性命都不保,毕竟小人在暗,此刻能保护杨修的孙策皇帝也不在朝野了。

诸葛亮的意识是说先收敛一番,等皇帝回来再理论不迟。

杨修的牛脾气倒上来了,街巷传闻的,自己的风头盖过了这位帝国首位重臣诸葛亮啊,是不是这孔明也开始嫉妒自己的才能了?

杨修于是心里开始存有芥蒂了,诸葛亮有时主动上前来说话,他也故意装着没有听见,自顾的离去了。

杨修没有意识到,这也正是小人们一直等待着的时机。

皇城一隅茶楼,几个普通民众打扮的人偷偷的集会,在一个密室商议了一个恶毒的计谋……

杨修这一早起来进皇宫入银监阁,先见过银监阁总监大人,然后回自己的房里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

此刻一位衙役进来报:“江南建邺发生官库被抢一按,库存15万银尽数被劫掠一空。”

杨修一震,这是开国以来最大的国库盗抢案了,自己必须得亲自去彻查,于是带着20位禁军侍卫,带着十几个衙役官差,上官船顺江而下……

按说这杨修被皇帝告诫过,自己一旦出京办理事务,请示内务府调军护送。

内务府的兵力全部在孙尚香,小乔的手里,此刻请示军机处的诸葛亮丞相批示,前后几次往返,就得耗时几天,而且杨修自认为国泰民安,不会有匪患猖獗。自己也带着20位武士随行,于是不上报孔明,帅队南下了。

等诸葛亮获悉此讯,急忙来内务府问询,得知这杨修不调用兵士就前去,不由得一跺脚,叹道:“这杨修大意了,此人命该休矣~!”

第十三章节杨修之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