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兴唐 > 第九十一章 先声夺人(下)

第九十一章 先声夺人(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裴行俭又再次评价,想打胜仗,必须赏罚分明。

第三个此战的战因是慕容超为了赎出后秦妻子与母亲,将本国乐伎献给了后秦,然而他又喜欢听音乐,于是派军队跑到东晋境内掳人,补充歌舞乐队。这给了东晋讨伐的口实。而此时刘裕城府极深,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看出他的野心,举国上下皆以为他是救世主,是刘公。因此,出战是师出有名,是反侵犯战争,是北伐,是统一,合乎道义。

对此裴行俭进行重点评价,讨伐必须是以道义一方,讨伐失去道义一方。若另一方占据道义,切不可轻易伐之,否则有可能会失败。

有了这三条,再加上刘裕与慕容超军事才华差距成了天壤之别,做什么安排,也会失败的。难道守住了大岘,刘裕就想不出破解的办法?若是连这个都不准备好了,他怎么敢轻易前来北伐?

所以慕容超守不守大岘,皆会必败无疑。

李威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两人的对话。

来到了怛罗斯,就想到了高仙芝。

详细的记得不清楚,略略记得一些。高仙芝为了邀功,无理攻伐河中与西域各国,导致各国不服,想要联合大食军队攻打安西四镇。高仙芝也来了一个先发制人,率军深入河中,在此地与大食军队遭遇。激战数日,唐军大败。

这一战对唐朝影响不大,却影响了整个中亚的格局。自此以后,河中各国纷纷倒向大食,背弃了唐朝,使唐朝的号令连伊丽河都到不了。大食人也真正收服了整个河中与吐火罗地区,有了这一个富裕地区的税务,为其进一步扩张打下了基础,还因此,使西方得到了先进的造纸术。

李威写下这篇文章,就是给后来的唐将一个警告。又在文章后面写下两行字:

守道义者,勿伐之。

非屡教不改者,勿得轻易酷伐之。

这个酷伐,就是指在青海对吐谷浑人施行的手段。

同样很残暴,包括对咽面部。但为什么能得到施行?唐朝对吐谷浑政策很优厚的,然而百姓却主动抛弃了唐朝,投入吐蕃的怀抱。薛仁贵坑杀九姓铁勒后,被一群文臣弄怕了,到大非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可是吐谷浑人是怎么回报的?

这种情况下,再实施唐朝以前的民族政策,不是安抚,是在纵容。

将这两者区分开来,是对唐朝以后诸将的警告,也是对河中地区各国的警告。另外也是以后的唐朝对外政策,除非他这个皇帝做不长了,没有人将他的话当作一回事。

写完了,让人勒石为碑,竖立于怛罗斯城外。

这个石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刻好的,但这篇文章很快传开。

于是这一行受到更热烈的欢迎。

对文章中的警告真没有几个人能想得到,这些小国家能有什么作为,只能庇护在各个大国的羽翼下生存,以前是突厥与波斯,现在只有是唐朝。难道自己还敢背叛唐朝不成?

只要自己不失去唐朝皇帝嘴中的“道义”,以后唐朝不会对自己讨伐的。

反正是这么理解的。

很快到了石国王都拓枝城(塔什干),召集了诸国。各**队有不少,远不止九万,不过当时训练时要求的是精兵,只凑到了九万军队。李谨行训练后,啼笑皆非,这就是所谓的精兵?

但在意料之中,不然不可能屡次让大食数千士兵打得还不了手。

认真的整合训练。

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有士兵个体战斗力还是能看上眼的,可组合到一起,看上去依然不容乐观。

李威也没有在乎,不可能让每一个士兵都到前线的,抽了一抽,抽去了四万能看得过去的军队,其余的军队分驻在各个要道上,坚守关卡。这才是李威看重的,国家多,各国虽然类似一个联盟,不可能做到十分齐心,比如石国,他在后方,若不是自己亲自前来,换作王方翼,都不可能让他们出动军队,前往乌浒河,与大食人交战。即便出,也不会出多少。

做了一些安排后,率领着军队立即前往沛肯城。其他各路军队,也向沛肯城进发。

到了沛肯城后,稍作了休息,立即率领五万多大军,冲向了乌浒河。

说战就战,先声夺人。

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原军队在最远的地区作战。

三月到来,乌浒河畔在和风吹拂下,也吹来了春天的生机,可这片嫩绿的生机,很快让一片刀光剑影弥漫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