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兴唐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陈事

第二百五十四章 陈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前年鼓励商人运粮进入关中,邹凤炽有钱嘛,因此出了很多的力。于是得到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男爵。可在许多大儒反对之下,得到了这个爵位后,人们反而因此更鄙之。几个得到爵位的商人心中皆是不乐。

李威也听说了,心中只是叹惜一声。没有让这些大儒们成功,也等于成功了。以后国家再有事,想动援商人出钱出力,很困难了。但邹凤炽当时调粮时,就是从丹水入商,由商州入京的。对这条道路应当比较熟悉。

第二天就离开陕州,直奔商州,没有到商州州城,而是在洛水上游与丹水上游转悠。想要通航,必须增加水源,与郑当渠一个原理,郑当渠也是汇合了多少水源,才壮大郑当渠的。可也不是那么简单,引来水源,固是壮大了水位。但这些水源皆是秦岭上游,枯水时无水,涨水时水势浩大,甚至还时有山洪爆发。一条水源山洪爆发了,几条水源会有什么威力?航行想都不要想了,甚至连下游许多庄稼都被淹没。因此,还要兴修原始的水坝。水大通过水闸将洪水泄出故道。

还有切断水源后,故道下游的农田灌溉又怎么办?

这倒不是紧要问题,地图上看,这些水流离得不远,可实际看,离得很远,那怕不远,隔了几座山,又没有山谷相联,只能望洋兴叹了。因此,需要做实地考察。

在大山转了四五天后,到了商州。

邹凤炽早在等候了,一个肥肥胖胖的富态商人。

等他施过礼后,李威让他坐下来,询问丹水的事。

邹凤炽答道:“运价太贵。”

“说说。”

“丹水水浅水险。船舶自沔州装粮于帆船运至丹水河口,因为水浅流急,只好换载小鳅子船入小江口,到草桥关(紫荆关)又因为水更小,只能换载平板船,用竹篙撑到龙驹寨。然后用骡马运至京。几番换载,运费高昂,损耗也重。还有丹水航道久为人遗忘,即使是鳅子船,数量都是很少。汉水倒是船多,可到了丹水后,只好等候。可这才是第一步,用鳅子船装到龙驹寨子之后,平板船数量更少,而且装货很少,每艘船装货不足一百石。臣民等只好自己编舟。然而多是山民,不善水性与舟性,去京城聘人,对此处又不熟悉。于是经常舟覆货没,好在水势虽急,然浅,没有溺死多少民夫。”

说到这里,苦着眉头。

当时在宫中说得很简单的,关中粮价高,又因不旱,渭水更浅,江淮之米运不得京城,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价,你们又可以赚钱,甚至可以谋得功名。看起来是这样的,又因为宫大大宴,又想与官府拉上关系,于是各个商人纷纷苦思冥想。有的从吕梁山运粮而来,有的从巴蜀运粮而来,但有人看到这条水道。很方便,而且荆楚之地,以及往南的湘江流域,也是产粮重地。许多商人涌了过来。当然,这为李威想到丹水道开柘了思维。

才开始还好,差价大,又能谋得好名声。然而到了后来,涌来的粮食增加,已远不是丹水航运能负担的,货多船少,粮价一天天下跌,于是高价聘舟,想紧急调到京城处理,运费成本再次猛涨。实际上到后来,不但不赚钱,已经开始在略略赔钱,但粮食已到了草桥关,想运回也不行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京城调运。实际上前年商人运粮,到后来,许多人亏本了。

但赔了钱,又做了好事,却没有捞到好名声,所以很多商人为之沮气。

李威没有听他的生意经,继续询问丹水的情况,谈了一会儿,安慰了几句,客气地将他送走。休息了一天,又转到了草桥关。不是没有好处的,前年商人这一举,许多商贾也看到了这条道路。现在的航运稍比前些年发达,运粮不敢了,关中的粮价还不够从草桥关到京城的运费。但关中的皮毛、桐油、生漆、木耳、核桃、药材等稍稍贵重的物资,可以借此道运到沔州、鄂州,下游的茶叶、丝绸、布匹又可以借此道运往京城。

小小的草桥关本来只是一个村寨般的小集镇,可经此一变,涌来许多商南北往的商人,日见繁荣起来。李威没有亮出身份,于是连一家客栈都没有找到,全住满了。

又看了看,集镇上的房屋与京城又是不同,有许多是吊脚楼,象是到了南诏某些地方一样。不过他不是前来旅游的,是查看河流的,看了看,到了草桥关,河水始广,可上游水位依然惨不忍睹。甚至某些河段,卷起裤脚,趟着水就过去了。

韦弘机又让石匠试了试河床岩石的坚固,倒不全是坚石,有的地段也有石灰岩。但不全部是石灰岩,还有的是青岗岩,同样很是坚硬。韦弘机又皱起眉头。想修丹水,工程量又是巨大,长达八百多里路,下游的险滩要去除,同时也要加深加阔。虽然说只是就着原有的河道略略修葺一下,可自草桥关起,就得要大修。至少让丹水中这种鳅子船航行到龙驹寨,甚至商州。从商州到灞水,再用平板船,与陆运互相补充。

修可以,不象是三门,有大河天险,用人堆都不行,强堆多少民夫,准让河水溺死多少民夫。可是工程量之巨,也不是唐朝国力能允许的。没好气地说道:“殿下,这几天臣转了转,倒有一策,决汉水直山,凿山通道伊水,连接汉丹伊三水直通东都。”

李威知道他说的是反话,呵呵一乐,说道:“也不是不行,不过饭总得一口一口吃。”

韦弘机更郁闷了,难道太子又能动心?

又到下游转了转,返回京城。

一到京城,就被喊到了大明宫。

李治病情稍稍好转一些,精神还是很萎靡,第一句就问道:“弘儿,你想兴修两渠,用意虽好,可朕问你,财政从何而来?”

也就是钱从何而来。其实韦弘机也在纳闷,想不出好办法,基本是修不成了,想出来好办法,花费巨大,太子从什么地方变出钱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