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兴唐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贵重大礼 破是不破(上)

第二百二十八章 贵重大礼 破是不破(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份礼送得可贵重,不但贵重,而且会头痛的。

李威先拿出两张裁好的竹纸,一个小盒子,神神秘秘地将盒子打开,儿子弄得古怪,夫妻二人只好伸出头,向里看面。是一些铜方块,天色黑了下来,点着蜡烛,又是阳文(反字),更没有看明白。

李威将小盒子打开,也就是油墨,不大好,因为雕版印刷出现,已经有人发明出来。怎么再改进一些,李威不清楚。不能一个一个往纸上印,太费工,又有可能不整齐。所以用的方法与古时的方法差不多,用松脂、蜡与纸灰做成药剂,将活字排在框内,放上药剂用火熔化,用平板压平。冷却后就成了版型。

应当有更好的排版方法,可是李威又不知道了。

但提供一个思路,就象投石机一样,姚州城战役过后,结果屡次试验,缺点一一显现出来。可有许多头脑聪明的士兵纷纷发表意见,缺点在一一克服。现在的投石机才似乎是真正的远射利器,尽管还有些缺点。至少是大半的成品,原来那只能算是半成品。有了思路,天下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也不是一无是处,一上来就是铜活字。

活字出现历史很久,可很长时间还在用雕版,就是材料,有用胶泥的,陶泥的,木材的,锡的。成本低,可是缺点很多,包括锡在内。宋朝周必大一度也用过铜,可因为太贵放弃了。不但材料贵,版字成型也更费事。说到底,只是一开始成本高昂,做好了后,不易磨损,融化药剂快,字体不容易变型。只要不用时小心养护即可。

很简单的道理,可这一路走过去,又是几个世纪……

不是很明白,看到儿子涂上油墨,印在纸上,印好后将版型拿开,再涂再印。然后拿给李治与武则天看。因为时间短,制作费事,又想让功,不想惊动别人,制的活字不多。一首《关雎》,另外就是标点符号与分段的说明。

没有看活字,李治指着纸说:“这是……”

“这是让读书人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不容易发生岐义。”

标点符号与分段是好的,可这个事物一旦出现,引起的风暴,不亚于龙卷风。现在文章连在一起,用一个顿号与不用一个顿号,马上是两样的,用一个句号与用一个问号,又是两样的意思。不要说大部头的书,就是一部《论语》有可能都会出现十几万种的解释。连同“大礼”一道送给父亲,让父亲与各个儒生们头痛去。李威是不打算管的。

李治立即就想到了,说道:“会有许多麻烦……”

“父皇,虽然麻烦,可能让以后的读书人,迅速正确理解书的意思。”

“可你这是什么?”

李威将版型放在蜡烛上烤了一烤,然后一个个拆下来。

“拿过来,”李治喝了一声。

李威递过去,李治放在眼前看,眼睛不大好,只能这样看东西。然后说道:“有些贵,也麻烦。”

“父皇,有些贵是事实,麻烦未必。其实也不贵,如果是印一两本书肯定贵,但是印几千万几万本书却是极便宜,速度更快。贵也是开始,做好了字模后,不管什么书都可以印,不占地方,只要将各个字造好模子,常用的字多铸一些模子,冷僻的字少铸一些模子。实际就是贵些,也是铸模的工钱,铜还在。又有竹纸,一旦竹纸价钱再降降,以后书价钱低廉得真正让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

李治在沉吟,能不能便宜,不是儿子说了算,还要让工部官员再试验改进。主要是想另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对百姓说到底爱戴也许有,搪塞也是,为什么佛教因果报应受欢迎。这就是愚民政策,儿子虽然不错了,这一节不大明白的。一旦所有百姓开化,会有什么后果?

李威不知,继续说道:“父皇,普通百姓都能读起书,意义非同小可。名门豪族一枝独大,吞并严重,成为国家的瘤毒。为什么会独大,正因为他们把持资源,能读起书。能读起书,出的人多,在朝廷做官的官员就多。于是更能壮大家族。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但如果书籍便宜了呢?所有百姓都能读起书,百姓中人才也能脱颖而出,这样名门望族就不能一枝独大。父皇,你才能真正象祖太宗皇所说那样,将天下英雄真正收入你的囊中。这才是防止吞并蔓延的妙药。”

也不是那么简单,不过书籍真正便宜到一个可观的价格时,会从某种意义上抵消一下各大家族一枝独秀的情况。

这样说也大不公平,主要是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实际上即使名门望族,和平时候,子孙也在迅速繁衍,有的大家族甚至能有上万子弟,甚至都能超过他们财富积累的速度。除了家主与少数真正嫡系弟子外,许多子弟同样过得寒酸。但书籍一旦便宜下来,不仅是这个作用,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人才,能迅速传播文化与科技,意义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一朝一代的更替更重大。

李治一时没有办法定论,还有是不是象儿子所说这样,都不能决定。因此说道:“此事以后再说。”

不过字模与两张印好的纸收下了。

然后大声说道:“高义忠,上茶。”

一个老太监端上茶来,李治呷了一口茶,又说道:“姚州送来一份邸报,说是不日,各蛮族酋首集合起来,要来京城,你怎么看?”

“这不大可能,”李威立即摇了摇头,如果大部族还可以,象有一些小部族,就是一个村庄,进什么京城,估计连路费也筹不齐,难道要朝廷掏腰包,掏得能掏得起,可还要招待,甚至为了面子拉拢,有些赏赐,再加上必然会带随从,一千多个族长前来,最少来的人会有四五千人,这得花多少钱。如果得到甜头,一年来朝拜一次两次的,将成为朝廷巨大的负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