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郓州的地方官员望穿了双眼,都没有等到黄巢。
长安城一片狐疑,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让黄巢嗅出了危险?
等到四月桃花开的时候,一切疑问都解开了:黄巢是诈降!
李俨完全低估了黄巢的智商,朝廷可以利用招安做为糖衣炮弹攻击义军,为什么义军就不能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呢?
黄巢的确够脑子,利用请降这一招,成功延缓了唐军的围剿,不但顺利逃出了包围圈,还接下来打出了一连串令唐军眼花暸乱的组合拳。
一路上,起义军声东击西,忽进忽退,迂回飘忽,使数十万唐军追兵昏头转向,不知对方所在。
黄巢玩的很精彩,在利用许降成功忽悠了唐军,逃出包围圈后,剩下的问题就是甩掉尾巴。
怎么甩,不是比谁跑的快,天下是大唐的天下,到处是大唐的军队,总有人在半路给你使点绊子,纯粹比快,肯定比不过唐军。
再说,唐军换将,半路丢金子这招也不管用了。
所以黄巢压根儿就没跑,他直接渡过黄河,冲向了洛阳。
黄巢的组合拳,在四月短短三十天的时间,从河南滑州出发,先是南下攻击宋州,打了两天以后,又主动撤走,转攻西边的汴州,然后又掉头向北回到滑州东边,攻打卫南县城。
数天攻击后,半个中原闹得狼烟四起,天下皆知后,唐军慌乱四围而来,黄巢并不慌,又杀了个回马枪,转向南直奔叶县、阳翟等地。
这一连串的攻击,将唐军搞的晕头转向,但最后,唐军终于发现了,黄巢所有攻击的地方连起来,是一个半圆,像极了一个武林高手在发招之前踱八卦步,步子是扇形的,目标却始终盯着一点。
同时,唐军惊恐的发现,黄巢的终极目标,就是他们的东都洛阳!
这怎了得?洛阳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里面退体老干部,富二代,**多的是,要是东都被占了,等于被起义军割去了一半江山。
唐军顾不上慌乱,将本来驻扎在荆州一带的总司令曾元裕直接调回洛阳防守,然后又连下数令,诏集河阳兵千人开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守卫宫阙,同时还征调义成军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武牢等地,以增强东都的防御力量。
黄巢笑了,这正是他的声东击西之计,在所有的兵马日夜急奔,要救洛阳之难时,黄巢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南下!利用曾元裕离开的空档,淡定飘过长江。
至此,黄巢华丽转身,他已经成功甩掉尾巴,进入了唐朝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带,长江之南的大片土地,不像中原兵马聚集,江南更像军事意义上的农村,从这点考虑,黄巢是在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终的目的是占领城市,黄巢急渡长江,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在敌我兵力发生变化,敌众多寡的情况下,当然要避实就虚,以获得喘息之机。
黄巢需要静待时机转变的一天,确切的说,黄巢是在等一个人。
盛夏,江南依旧如诗如画,黄巢却没有一点心情关心这些,终于,几天后,尚让回来了,带回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王仙芝的旧部王重隐已经攻下洪州!
王重隐这个名字,黄巢曾经也曾听说过,此人原本是个木匠,只因看不满官府,后来在当地聚集了数百人,揭竿而起,于王仙芝围攻宋州时投奔了起义军。
提起此人,尚让满口称赞,早在南下时,尚让就曾告诉过黄巢,怎奈自王仙芝死后,王重隐便率领着残部在江南一带打游击战,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尚让苦苦寻觅了半月,终于在洪州找到了王重隐。
此时,王重隐刚攻下洪州,准备转战湖南,见到昔日的战友尚让,两人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尚让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来意,黄巢的大名,响彻大唐的大江南北,能投靠这样的大山,何乐而不为?
王重隐几乎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尚让,随即两人商议,八月初,两军于虔州回合。
这样的结果,黄巢相当满意,随即稍作了休整,在七月下旬的一天,沿江而下,直扑湖南。
八月,黄巢与王重隐成功回合,并且没有给唐军任何喘息的机会,马不停蹄的攻下了虔州、吉州、饶州、信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