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盘算的再过精妙,战争却总能让意外发生。
过去与冀州黑山、鲜卑人甚至是公孙瓒的兵马对战,孙轻都从未见到过似凉州人这般悍勇的敌人……随着燕北的名声在北方越来越高,敌人还未见到他们的面孔便已心生畏惧,更容易被他们击溃,这让他们很久未曾拼命打过仗了。
只是此时,面对诸将各个奋死,麾下无论汉儿斥候还是乌桓勇士,亦都激起凶性,纷纷策马持刀结为锋矢朝着林立的枪矛之阵冲杀而去。
亡命拼命,尽在今朝!
凉州人的制式丈五长矛一端抵在地上,锋刃下摆便直直地对上成群结队冲锋而来的骑兵……每个兵种无论步卒还是骑兵,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而最优秀的将领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使用战阵。
如今日之战,孙轻等人虽然定下先逃窜再整军袭扰,但华雄也一样部下三面合围之阵,甚至因为孙轻等人的向北逃跑而失去南奔的道路,致使华雄指挥步卒彻底封死他们的退路,不断挤压骑兵的生存空间。
弓骑兵被合围,失去远超步卒的机动,还有活路吗?
有!
太史慈猛地刺出丈八长槊,四尺锋刃越过矛林穿透一名凉州兵的喉咙,接着锋刃挑开,好似长戈般右左至右挥去,百炼的槊锋好似有千钧之力,划过纸张般使得马前十余杆木矛从中折断,接着如迅雷般纵马舞槊,撞入阵形。
孙轻挥舞双刀格挡刺来长矛,能斩断的斩断,斩不断的便格开,口中发出无意义的怒骂嘶吼着随太史慈冲锋;苏仆延提着马刀紧随其后,砍翻身侧之敌。
在三将身后,成群结队的乌桓骑兵外侧长矛马刀冲入撕开的敌阵之中,锋矢阵中乌桓勇士张弓搭箭,箭如雨下。
血浪翻滚,刀剑无情,骑兵阵撞入步卒阵形后速度明显受阻,两军接战的正中间有刀矛组成最明显的分界,残肢断臂填满人们的眼睛,哀嚎叫喊不绝于耳。
虽然只是短暂的僵持,却足够让骑兵身后大批追赶的步卒围攻而上,超过五千凉州兵就好似翻滚的浪涛,将不到两千的幽州斥候狠狠地挤压在其中,不断分割、蚕食、吞噬。
矛戈戳刺之间,太史慈一杆长槊使得水泼不进,四尺长锋挥砍挑刺着身前的一切,四方披靡无人能敌。作风锋矢阵之首,若此时在他身后拥有五十名,不,哪怕只有三十名燕北身边最精锐的燕赵武士骑兵随他一同冲锋,都能够助他迅速地打开局面……但他没有燕赵武士,他的身后只有孙轻与苏仆延。
徒效奋勇。
乌桓突骑的长处在于袭扰,却不善这般硬战。整个军阵的庞大压力都被太史慈单骑首当其冲,即便他自负勇武,却也只能艰难地挥舞长槊挑杀敌军。
西北高原上成长的凉州兵,有着令人震惊的坚韧。
太史慈的头脑中已装不进任何思绪,他的面前没有路,只有重重叠叠汹涌而上想要取走他们首级的凶悍敌人。他已经不记得方才发出哀嚎被他挑翻在地的是今日丧命他手的第多少条性命。他只知道,杀一人,便可踱马向前一步。
骑兵引以为豪的冲击力与奔驰中骇人的气势在合围后消弭地一干二净,眼下坐骑非但不能给他带来一丝一毫的助力,反而令他在如海的矛戈中分心保护战马。
这样的战斗即便仅仅只是片刻,却也足矣令人身心俱疲。
不过……却也正因太史慈分担了冲阵的大部分压力,才使得其身后的孙轻、苏仆延及众多乌桓骑兵士气勉强不溃散,逐渐越来越多的乌桓骑手踏着袍泽与仇敌的尸首向前推进,深深地扎入阵中。
他们感受不到太史慈的压力,只能从后看到将军座下青州猛士于马背上对着漫天残肢断臂挥舞长槊的雄武身影,这正是他们敢于继续奋战的原因!
伤亡每时每刻都在继续,片刻中太史慈率领骑兵阵冲出数十步,但放眼望去四周的敌人也都在朝前方汇聚,又来越多的敌人堵住通路,于是他转而向东,继续冲杀。
他记得燕北说过,一旦战局陷入混乱,拼的就不再是兵装甲胄甚至战法,决定最终战局是胜是败的,是意志与士气。
他们都在等,等敌人比自己先一刻恐惧。
随着太史慈的左冲右突,倒在他马前的敌人不知几多,战马与甲胄皆已被鲜血然染红,甚至掌中长槊都渐渐变得沉重起来……他已经奋战了太久。